——看《苍天》所想到的
“我忘不了毛主席含着眼泪说,人民是我们的活菩萨,老百姓的生命大于天”; “是毛主席派我来的,共产党就是要给穷苦人撑腰”这是正在热播的电视剧《苍天》中马专员的两句台词,这两句台词既是电视剧《苍天》的主题,也是《苍天》原型以马锡五为代表的人民法官“一生为民,以百姓为天”的真实写照。
《苍天》以第一视角向我们展现了我国第一批人民法官的成长经历和我国人民司法的建设历程,第一次从深层次探究我国“司法为民,执法为公”的司法理念,通过新旧司法制度的强烈对比,回答了新司法制度“为了谁”的问题。
看过《苍天》的人一定不会忘记这样一个情节:马锡五带领他的战友接收了一个国民党的法庭,双方一见面,新旧司法制度的冲突就立即显现出来。正如国民党司法处处长顾鹏飞所言,马锡五的作为是“翻了陕甘的天”,打破了禁锢老百姓几千年的旧式司法制度枷锁。两者的区别在于:对待当事人的态度的不同:旧法庭的法警随意拷打状告赌场的封三厚,逼迫要求离婚的陈兰兰下跪,并说这是规矩,因为“告状三分过”,凡是来告状的当事人都要“先打二十板子”。而以马锡五为代表的人民法官们制止打骂行为,安慰受苦群众,给陈兰兰吃馍馍喝热水,用自己的马车送受伤的封三厚回家;审判作风的差异:国民党法庭的法官在办公室内饮酒作乐,不许当事人进入办公室;而马锡五把当事人搀进室内,嘘寒问暖。国民党的司法处长吃完原告吃被告,还自嘲“不给哪一方面子都不好”,而马锡五设立法庭不收取任何诉讼费用。国民党的法庭“没有几个人来告状”,来告了20年都不进行审理;而马锡五主动寻访当事人,登门解决纠纷;对待百姓利益的不同:国民党法庭对告赌场的案件、妇女要求维权的案件“不受理”,视百姓利益于不顾;而马锡五主动和村长联系,贴出告示,接受所有涉及群众利益的案件,包括一头牛、一块地等被称为“鸡毛蒜皮”的事。这些无不强烈的凸显出了两种司法制度在司法理念上的不同,在国民党法庭庭长顾鹏飞眼中,“法”永远高于“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对待百姓就是一个字——“压”;在马锡五心中,“老百姓就是我们的活菩萨”,建设法庭的目的是“替老百姓主持公道”。一个以自己为天,一个以百姓为天,对比鲜明,发人深省,带给观众强烈的震撼。从这个角度看,《苍天》的思想境界和理论深度都是一般法庭戏不可同日而语的,不仅是贯彻党的司法路线的宣传片,也是探讨司法理念的科教片。
看过了《苍天》,让人不得不深思:马锡五是老百姓口中的青天,他自己却说老百姓是司法工作人员的天,那么到底谁是谁的苍天?
纵观马锡五同志的一生,应该相信:他以及他所代表的新中国法官司法理念是以百姓为天的。他把法庭搬到了田间、地头,常年带领司法干部深入到农民群众中,与群众边劳动,边谈心,听取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意见,将审判与调解相结合,改变了旧司法“官大于民”的做法,创建了著名的执法为老百姓、让老百姓满意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名载史册的“陇东平暴案”、“刘巧儿婚姻案”、“李寡妇改嫁案”等,就是极具代表性的走群众路线的经典案例。他常说,“走群众路线,最主要的是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批评。”若不是时时刻刻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以人民群众为天,又怎么能做到平易近人,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呢?
“走群众路线”对当今人民法官乃至全体政法工作者来讲,都不失为“谆谆教诲”,目前,全国法院系统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和“建人民满意法院,做人民满意法官”活动,正是对“马锡五审判方式”与当今社会实践结合的诠释,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加强“人民法官与群众血肉联系”的理性回归。实践证明:解放初期,在社会矛盾单一,审判任务较轻,法律关系简单的情况下需要“马锡五审判方式”,在目前社会矛盾集中、多发,法律关系复杂的情况下,弘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仍不失为化解纠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