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院文化 -> 文体生活

浅谈新媒体时代如何增强媒体意识 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发布时间:2024-09-18 10:14:47


    在“人人都是麦克风”的全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形势新环境下新闻宣传及舆情管理工作水平和技巧,树立对外宣传的良好形象,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是作为宣传队伍的我们应该深思和研讨的问题。做好新时代法院宣传工作,我们应以“聚焦主流媒体、聚焦审判执行、聚焦基层一线、聚焦新媒体、聚焦先进典型、聚焦舆情引导、聚焦队伍建设”工作思路为引领,坚持党管宣传原则,重新审视宣传工作,从重视宣传数量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守住宣传底线,作宣传工作的明白人,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为法院工作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把握“变”与“不变”的法院宣传工作新形势

    做好新时代法院的宣传工作,必须深刻把握“时、势、局”,认清“变”与“不变”的形势。“变”,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期待更加强烈。这要求我们的宣传思路、传播形式、渠道、载体都要紧跟时代变化,摒弃“居高声自远”的清高,在宣传中坚持群众路线,了解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和信息需求,努力做到“群众在哪里、宣传在哪里”,让宣传更加有效务实;“不变”,就是我们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没有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没有变,服务中心工作的要求没有变,强化正面宣传,报道大案要案,宣传法官形象,引领法院正能量的工作要求没有变。

    法院宣传部门肩负着宣传党的主张、推进法治建设、密切联系群众、落实司法公开、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法院的宣传工作不仅是锦上添花的橱窗,更是载舟之水的源渠,是不可小觑的必答题。群众不仅需要案件的公正公平,还需要程序的公开透明;不仅需要一个公正的判决结果,还需要热情便利的司法服务;不仅需要法官秉公执法伸张正义,还需要审判执行的高效快捷。因此,群众在哪里,宣传在哪里;审判工作需要什么,我们就要宣传什么。

    二、从“七个聚焦”发力展现新作为再创新佳绩

    (一)聚焦主流媒体,突出“四大”效应

    要改变法院宣传报道数量多、精品少,“高原”“高峰”的海拔都不够的现状,人民法院的日常宣传要重数量、规范化、标准化,达到铺天盖地的宣传效应。经验典型宣传要高质量,出精品,聚焦主流媒体,多做深度报道,多在大报、大刊、大网、大台上报道,实现“四大”宣传效应。同时,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平时多联系、多沟通、多监督、多协商,通过组织媒体蹲点、集体采风、分派选题等方式,借助媒体的智慧和宣传资源,充分发挥媒体“催化剂”“放大镜”的作用,化解当前宣传任务艰巨、人员紧张、新闻作品多而不精的矛盾,把法院的故事讲得更有法院“味道”。

    要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原则,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站,守护好党的思想舆论阵地。法院应结合自身的特色、亮点、典型和经验,把“自己想讲”和“受众想听”结合,把“陈情”和“说理”结合,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通过法院的自媒体平台,通过邀请媒体走进法院法庭,通过在媒体开设专栏,讲好法院的故事,讲好法官的故事。

    (二)聚焦审判执行,精准务实宣传

    要牢牢把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基本职责,围绕审判执行引导舆论。法院的工作亮点经验、先进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等素材丰富,是新闻素材的“富矿”。我们要聚焦审判执行工作,为主要审判执行业务部门提供“定制型”“套餐型”的精准化宣传方案,提升宣传工作的针对性、策划性、实效性。在审理大案要案、关注度高的案例时,比如非法集资、涉黑涉恶的案件,我们利用微博、今日头条直播等功能,着重宣传案件的法律意义、教育意义、典型意义,促进社会公序良俗的秩序养成,引领社会文明新风。

    (三)聚焦基层一线,讲好法治故事

    《人民日报》的记者经常说:“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站在田间地头写文章”,只有脚下沾满泥土,才能写出冒热气、带露珠的宣传报道。这句话对于法院的宣传工作同样适用。基层法院、派驻法庭和基层法官是当事人最先接触的,把镜头、话筒对准他们,宣传好他们的形象和事迹,对提升法院的公信力、亲和力,提高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有很大帮助。基层法院的工作纷繁庞杂、事无巨细,案多人少的矛盾尤为突出,基层法院干警的心路历程五味杂陈,把他们的酸甜苦辣讲出来,弘扬广大基层法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精神面貌,让群众理解法院干警的艰辛与付出,对法院工作多些理解、包容和支持。

    司法之于群众,正如树木之于土壤,扎根基层,走进群众才能获得永不枯竭的活力源泉和宣传素材。在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基层法院案多人少,有的法官一年办理四五百案件,有多少故事蕴藏在里面。坐在办公室里写不出好新闻,只有深入到基层一线去发现新闻、挖掘素材,才能创作出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宣传作品。

    (四)聚焦先进典型,发挥榜样效应

    聚焦先进典型,是我们的优势传统,也是工作方法。把树典型、学典型、用典型作为队伍建设、激励干警的重要举措,继续抓好典型选树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说:“坚持立足司法实践、贴近社会生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加强法院文艺创作,努力创作更多更好的法院题材文艺精品力作,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法治中国建设。”广大法院干警尤其是众多优秀法官典型,他们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养料和宝贵素材。

    (五)聚焦新媒体,打造传播主渠道

    新媒体是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移动媒体、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新媒体的优势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形式丰富、趣味性互动性强,成本低,人人都可以成为传播渠道、表达主体。因此,宣传在此、舆情在此、重点在此、难点在此。互联网思维成为时代的要求,已经融入到我们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新媒体宣传工作要创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载体、创新内容,加强平台建设。

    “内容为王”是不变的真理。微信发展要在内容上、栏目上、形式上创新,多发原创,增加故事性、趣味性、可读性和实用性;探索开发一些小程序,把案件查询、办理等服务功能与微信发展相联系,把当事人发展为我们的粉丝,提高微信的传播力影响力。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工作的着力点、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把法院网站、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的发展运营好,既“守阵地”又“拓疆土”;将新媒体的优势与传统媒体的权威相结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六)聚焦舆情引导,引导正面导向

    舆情是不可怕的,是可控的,是可以处置好的。舆情发生后,积极开展依法处置、舆论引导和社会面管控三项工作。发生舆情案件,基本就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们的工作有瑕疵,别人炒作的有一定道理;另一种就是我们的工作虽然没有问题,但因为信息没有及时公开,引发别有用心的人炒作。遇到第一种情况,我们要抓紧核查,勇敢承认问题,及时发布调查处理情况;遇到第二种情况,要及时公开事实真相。

    要树立100-1=0的理念(100个正面宣传也抵不过一个负面舆情带来的负面影响),要坚持规范化管理,标准化应对。认真落实坚持挂牌督办舆情案件周报告、重大敏感案事件月排查、法院舆情工作情况季通报等制度,重点从规范化入手,建立舆情督办函制度,规范重大敏感案件舆情督办流程,对重大敏感案事件准确研判定风险等级,挂牌督办案件及时消号,力争涉法涉诉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把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摆在突出位置。

    (七)聚焦队伍建设,激发宣传活力

    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法院队伍的职责分工越来越明确,宣传工作走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的路线趋势已明朗,法院宣传部门要着力配齐配强宣传队伍。宣传工作不是中心影响中心,不是全局影响全局。宣传人员要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既要政治上过硬,还要有履职尽责的高强本领;既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既要有做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和十足干劲,又要防止“爱岗不敬业,履职不尽责”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法院宣传人员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法治思想为指导,甘做小学生,多吸理论之“氧”,常补精神之“钙”,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什么钻什么,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实干精神,成为“行家里手”,成为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有“两把刷子”的专业人才。

    “路虽远,行将必至;事虽难,为则必成”通过培训,我的工作思路更清晰了,也认识到宣传工作责任很重,意识到宣传工作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促使我们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将认真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宣传工作的指示要求,加强对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理论学习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积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

责任编辑:李洋    

文章出处:长葛市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