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实务 -> 调研成果

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发布时间:2021-12-24 09:37: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当下,互联网技术的深度运用,网络平台的不断发展,使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斗争的战场上,网络成为一方重要阵地,这为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带来了新考验。

网络舆论具有“快”“多”“隐”的特性

舆论是情绪的抒发和态度的表达,是社会群体性思维的集中迸发,是考验社会治理、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从万维网到互联网再到物联网,从信息化到数据化再到智能化,网络以其特有的主体模糊化、渠道多元化、速度快捷化,成为舆论场的重要发展方向和主要战斗阵地。它所具有的特征、特质和特性,为党建工作原有的功能发挥、成效显现带来巨大影响。

一是“快”。在传统媒介传播中,信息的“发布—酝酿—爆发—减弱”周期有着清晰界限,遵循一定的规律,有着多重关隘,能够相对及时地得到控制。在网络世界中,这一周期的规律性则大为削弱,舆论的传播突破了时空限制,能够第一时间到达受众,并发生多对多传递,实现信息流的实时补充,最终形成信息团。这样一来,党建工作中原有的文件贯彻、纸媒宣传、座谈讨论、活动践行就失去了相应效力,舆论工作者必须学习和运用网络工具,将长篇的、深奥的、系统的信息转化为有色彩、有温度、群众喜闻乐见的即时信息。

二是“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方面,面对社会转型时期带来各类潜在社会风险的累积、各种利益主体的相互争夺、各种矛盾相关方的互相冲突,舆论发展的素材呈现上升趋势。另一方面,面对人民群众的个性诉求不断增多、思想自由程度不断提升,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下,群众表达意愿高涨。舆论信息在多方积累、热度集聚的情况下,极容易瞬间呈现出不可控状态。

三是“隐”。网络舆论环境下,党的建设内容、成效、评价都最大程度地展现在社会各阶层面前,党建工作和社会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网民能够更便捷地接触到西方国家的各种思想,也会出现容易受到不良文化侵袭的现象。这种侵袭因布满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角落而变得隐蔽。同时,党员的内心感受、个体诉求也能很快通过舆论工具传播出去,形成信息流、舆论场,会影响到社会整体氛围。

当前党的网络舆论工作面临思维跟不上、传播不到位、资源利用不充分的新问题

近年来,我们党高度重视网络虚拟世界,坚持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更不是党外之所,从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角度引导党员群众立正脚跟,把舆论斗争引入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中。然而从实践过程看,与现代社会治理要求、网络技术发展速度、舆论生态建设诉求相比,当前党的网络舆论工作仍存在亟需改进的短板。

一是思维跟不上。在网络舆论环境中,一些党员干部对网络认知出现偏差,对网络知识掌握不足,对网络技术使用不多,对网络发展理解不透。有些人将网络简单视为工具,导致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流于形式。还有人将网络公开视为洪水猛兽,坚持把党的网络舆论工作视为党内事务,可公开的慢公开,二者皆可的不公开,导致网络上舆论猜疑、猜忌,最终形成不良舆论。

二是传播不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党组织都建立了网络党支部,便于开展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然而从传播学角度看,网络阵地的形成仍不完善。从内容上看,党的网络舆论信息枯燥乏味的多、鲜活诱人的少,相比传统媒介形式内容少、更新慢、理论多,难以实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效果。从传播上看,党的网络舆论信息对网络技术的运用仅停留在网页浏览、论坛互动、公众号推送上,对推送信息的“色香味”加工不足,也缺少有效的宣传手段。

三是资源利用不充分。目前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缺乏合力,尚未形成体系。从主体上看,各级各部门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纷纷上马相关网络项目,但是从具体成效看,资源共享程度不高,全国统一的数据库仍在建设阶段,还有众多党的网络舆论子类网站、公众号等平台没有囊括进来。从形式上看,各级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不一致,而各地网络化进程不一致,功能和成效千差万别,“一令下万军行”的战斗力仍显不足。

做好网络舆论工作的新思维

党的网络舆论工作主体,包括广大党员干部、以网民为代表的社会群众,以及网络技术环境。它是指当有关舆论发生、发酵、发言、发动后,在党的网络舆论或者相关工作的协调处理下,能够得到平复、平息继而平静的周期性生态平衡。我们把适应这种网络舆论生态环境的思维,视为新时期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的必备要素。

一是“打响首炮”的思维。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需要让党员群众了解、理解,党的执政事业的实施路径需要让大家认同和践行,这都离不开网络舆论的正确引导、科学解读。在网络舆论场中,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必须要坚持打响、打好当头炮的思维,要把党的理念和主张作为炮弹,打出去,打响它,实现先声夺人的效应。在这一思维下,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传播媒介的管理和运用。首先,要做大做强媒介渠道,特别是各类官方媒体,通过创新和改造提升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加大对党的观点和主张的报道数量和宣传质量。其次,要吸收引进社会媒介渠道,特别是网站、微博、微信等受众群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媒体形式。借助其实现党建主题的多传播、快传播。最后,要用足用好自媒体形式,将社交软件视为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的重要手段,把微信公众号推送、自媒体直播、短视频播报等方式作为意识形态宣传的有效路径。

二是“多面宣传”的思维。在传统党的网络舆论工作的宣传中,经常可以看见高大上的任务形象和各种可歌可泣的典型案例,正面塑造、积极报道居多,但是成效却并不突出,在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甚至出现反作用,引发群众的逆反心理,降低党的公信力。要遵循客观规律,在宣传党的优良传统、执政理念和典型事例的同时,注重同一事件、相同主题下的多方面引导,不仅提供积极正面事例和经验,也要提出反面材料供受众选择。唯有如此,才能取信于民,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公开。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展现党风党史中既能反映党的理念、传统、制度、经典理论、英雄榜样,又能体现出社会不同层面、世界不同政党的发展信息,从而为党员干部学深学透党的思想政策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三是“意见领袖”的思维。网络舆论的发展遵循著名的“沉默的螺旋”效应,即当受众个体在发表意见时感觉自己的主张处于劣势,就会变得沉默,从而产生服从多数的趋向,导致最终意见的形成表面上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其实则是少数人的态度。在这种舆论环境中,党的网络舆论工作就难以代表大多数党员的诉求,难以真正体现人民群众的想法。因此,必须在网络舆论中通过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打造党作为意见领袖的角色形象,使大多数的党员群众能够在意见领袖的带领下及时发声,表达占位,避免沉默。这种效果的产生需要党的网络舆论工作者用功在平常,在加强一对多党员教育的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党的网络舆论活动,以大数据技术为平台,打造手机党建终端,使党的网络舆论工作成为塑造意见领袖的有效途径,让意见领袖成为网络舆论生态的定海神针。

责任编辑:李洋    

文章出处:长葛市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