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镇郭贾村的郭惠凯因随邻村的建筑队打工摔伤了腿,仅医疗费就花了11000元,雇主李某仅支付5000元后,任郭的家人怎样哀求,李某就是不再拿钱。“我要到法院告他” 郭惠凯愤愤的说,可是怎么告呢?就在他无奈时,好心人告诉他了村口法庭联系点张贴的联系电话。临近中午他抱着试试看的心里,拨通了长葛市法院老城法庭的电话,法庭庭长许国辉带着工作人员午饭时就来到他家,随即就为他立了案,还为他办了诉讼费的缓缴手续。他紧紧地握着许庭长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太谢谢你们了!”
有这样经历的当事人,绝不仅郭惠凯一个,这是建立法庭便民网络后的新变化。
今年3月,长葛市法院要求以辖区6个基层法庭为依托,健全便民网络,方便群众诉讼。要求各法庭必须分别在辖区内的较大的行政村设立固定接待室,并悬挂牌匾,公告法庭人员联系方式、每月接待时间以及本院立案、执行、举报电话,设立法庭人员去向牌,方便当事人查找。在法庭内悬挂案件审理流程图,使当事人直观地了解案件流程。对当事人的起诉、投诉不能当场答复的,必须在5日内书面或电话答复。对行动不便的当事人实行电话预约立案,上门办理立案手续。通过法庭设置的便民服务点或上门审理的方式,定期或不定期巡回审理案件,就地办案。截止目前已建成16个便民服务点,分布在全市工厂企业、社区、居委会。
健全调解网络,强化调解工作。建立法庭与辖区社会法庭及人民调解组织的日常工作联系制度,形成法庭、社会法庭及民调组织相统一的调解网络。法庭加强对社会法官及民调专干的指导力度,及时解决矛盾纠纷。注重对人民调解组织的协调,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案件审理结果告知人民调解组织,如调解协议被变更、撤消、或被确认无效的,及时沟通并提出具体建议,指导人民调解组织整改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他们还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强化外部监督。保持与辖区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廉政监督员的联系,倾听他们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和呼声,主动接受监督,改进法庭工作。
二O一O年八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