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上午,新华社记者李丽静、人民法院报记者赵刚、人民法院报河南记者站陈海发、冀天福一行四人在许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梁开生,长葛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长军,长葛市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的陪同下,联合到长葛市董村镇社会法庭采风,采访组对长葛市在社会法庭工作中的有益探索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采访组一行四人走进调解大厅,就被右面墙壁上悬挂的锦旗所吸引,锦旗上“社会法庭就是中,百姓心中定盘星”几个隶体大字熠熠生辉。送锦旗的是坡王村村委会,这是社会法庭的法官们连续工作一昼夜,终于化解一起邻里纠纷后,双方委托村委会对社会法庭的褒奖,也道出了“衡器之乡”人对社会法官的感激之情。
采访组认真参观了长葛市董村镇社会法庭的接待室、恳谈室、调解大厅,浏览了长葛市社会法庭网,并与社会法官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采风在十分热烈的气氛中进行,之后记者们还与当地党政领导就社会法庭的成长经历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长葛市自2009年5月以来,在省、市法院的指导下,积极探索社会法庭实践活动,先后在全市16个乡镇办建起18个社会法庭,选任社会法官401名,实现了“乡乡都有社会法庭”、“村村都有社会法官”的目标,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群众参与”的社会法庭建设“长葛模式”。社会法庭工作已列入长葛市十二五规划,每年的经费120万元纳入财政年度预算。社会法庭在短时间、不花钱、不结怨情况下,成功化解了各类民间纠纷2225件,实现法院收案和涉诉信访双下降,取得了“一举多赢”的良好效果,深受老百姓欢迎。
新华社和人民法院报采访组认为,长葛市在社会法庭建设工作上思路清晰、定位准确、推动有力、成效凸显、特色鲜明,带了好头,开了新路,特别是党委政府将社会法庭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范畴,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抓手,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保障,突破了社会法庭发展的瓶颈,靠群众自主自治化解群众身边纠纷,最大限度促进社会矛盾的源头治理,这一新机制、新模式值得深入挖掘、总结提炼,在更大范围推广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