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案件快报

两子推诿耄耋老娘无人顾 社会法官巧使“口唤”化纠纷

  发布时间:2012-06-20 17:49:57


    长葛市小辛庄村二组84岁的回族村民常金妮怎么也不回想到,“两男二女”的她,如今却落到无家可归的地步。正是社会法官巧使“口唤”,使得矛盾圆满化解。

    5月3日,常金妮老太太再也无法忍受子女的折磨,步履蹒跚地到该村社会法庭反映两个儿子孙占德、孙德红不尽赡养义务,吃住无着落,要求社会法庭帮助解决。社会法庭受理后,派出社会法官孙文治、杨新花对反映问题进行摸底了解,争取尽快处理。

    经询问孙占德、孙德红二兄弟和左邻右舍群众,得知申请人常老太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老大孙占德认为其母偏爱老二孙德红,财产分配不公,不愿尽赡养义务;老二孙德红认为常年伺候其母却不领情,还常与其妻吵架,致使婆媳关系紧张,夫妻俩常因此生气打架,而老大不管不问。老二心里不平衡,也不愿照养母亲。

    原来,十年前,孙占德、孙德红的三弟因工伤触电死亡,获得赔偿金4万元。当时,孙占德已娶妻生子,另立门户,孙德红还未有成家。其父母将赔偿金的一大部分用于给孙德红盖房娶妻上,老大孙占德对此不满。现在,孙占德的妻子出走多年,儿子已成家,孙占德随其子生活,更不便照顾母亲常金妮。孙占德与孙德红因赡养母亲问题,常年不和。

    社会法官全面了解情况后,商定了解决方案。首先从回族宗教教义方面,对孙占德、孙德红二人进行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劝导。接着又邀请孙占德、孙德红家族中较有威望的老支部书记孙本立出面参与调停,初见成效。又特邀本村清真寺管委会主任孙永生到调解现场,社会法官和特邀调解员进一步讲明回族群众敬亲爱幼、兄弟情深的民族传统,并对其母不恰当的言行进行了劝说,双方对立情绪明显缓和。6月16日,社会法官让纠纷双方按照回族习俗,相互许下“口唤”(即承诺)。母亲常金妮表示以后说话会注意分寸,不再找媳妇的事。孙占德、孙德红表示愿意主动承担赡养义务。社会法官根据常老太愿随二子孙德红生活的意见,征求老大孙占德意见,老大表示尊重母亲意愿,愿意每月给其母200元赡养费。母亲的后事兄弟二人同意均担。社会法官抓住时机,将“口唤”转化成书面赡养协议,孙氏兄弟及在场人当场签字生效,一场赡养纠纷就这样经过社会法官多方努力得到圆满解决,赢得当地群众好评。

责任编辑:王玉蒲    

文章出处:长葛市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