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葛市位于中原腹地,素有“中原之中”之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县域经济发展强劲。2009年以来,长葛市法院本着充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根本司法宗旨,扎实开展社会法庭改革试点实践活动,通过党政齐抓共管、司法引领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的运作模式,构筑起了以社会法庭为大舞台的基层群众自治新机制,以百姓看得见、听得懂、摸得着、信得过的“土办法”,调处各类非诉民间纷争7100多件,让基层矛盾纠纷在化解中绽放“和谐之花”。
搭好一个平台 让社会法庭自有源头活水来
社会法庭作为一项崭新的群众工作,要想让它自有源头活水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光靠法院单打独斗是不行的。从长葛市社会法庭创建情况来看,经历了局部试点、整体推进、机制规范、完善升级到现在的向好发展等几个阶段。可以说,在每个阶段长葛市法院都把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摆上社会法庭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为此,长葛市法院就社会法庭运行情况先后20多次向市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并专门以文件形式向市委政法委报告,多次邀请市主要领导实地调研指导社会法庭试点工作,引起了领导们的普遍重视和关注,逐渐形成建设共识。长葛市委常委扩大会议,专题研究社会法庭试点建设工作,将社会法庭工作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和各乡镇办平安综治工作重要考核项目,每年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与平安建设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表彰。
为切实加强社会法庭阵地建设,让来社会法庭的群众感受到如家的温暖,自2010年起长葛市将社会法庭建设经费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每年财政拨付社会法庭建设专项经费130万元,各乡镇办从建设用房、必备设施、工作环境、人员配备等方面全力保障,全市上下迅速形成齐抓共管建设热潮。同时,结合长葛农村工作实际,对常驻社会法官实行月补贴,非常驻社会法官年补贴制度,市委政法委指定专人管理,统一发放。人财物的通力支持和保障,解决了社会法庭长效发展的“活水源”问题,有效保障了社会法庭能够稳得住心、留得住人、开得了门、搭得好台。
截至目前,经过四年来各方的积极努力,长葛市在各乡镇办建成19个社会法庭,其中14个社会法庭达到省法院标准化条件,6个社会法庭被省法院命名为示范特色社会法庭,形成标示统一、特色鲜明、服务快捷的大调解网络,真正把社会法庭建在了百姓的家门口,暖在群众的心坎上。
组好一支团队 让社会法官说事拉理底气足
选好、管好、用好社会法官,为社会法庭发展提供不竭的智力支持是长葛市法院一直坚持的工作方向。在社会法官选任上,他们始终以群众公认的标准,通过民主推荐协商,把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群众信任、热心公益的社会贤达人士选任到社会法官队伍中来。经过人员调整充实,目前,长葛市共有社会法官412名,其中常驻社会法官45名,占总人数的10.9%,非常驻社会法官367名,占总人数的89.1%,社会法官多为一些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老劳模等组成,社会法官主体身份多元化、全部去行政化。
为管理好、使用好这支草根群众组团的社会法官队伍,他们在管理机制创新上狠下功夫。一是动态管理机制。各社会法庭每月都要组织全体社会法官进行月例会学习交流,每年市委政法委和市法院联合对社会法官考核两次,截止目前已经调整更换社会法官61名。二是业务指导机制。全院每名干警与社会法官建立 1+1结对联亲关系,通过结对帮扶,帮助社会法官提高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业务技能,法院干警在进行业务指导的同时,也有了接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真切体验。三是奖励激励机制。为鼓舞社会法官工作士气,自开展社会法庭工作至今,每年在全市政法工作会议上,对成绩突出的社会法庭和社会法官隆重表彰,各乡镇办每年也对社会法庭和优秀社会法官进行相应的奖励。四是陪审对接机制。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法官的工作尊荣感、使命感,结合落实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在2013年5月和12月,除个别社会法官年龄因素外,长葛市法院分两次提请长葛市人大常委会任命365名社会法官为人民陪审员,实现社会法官与人民陪审员身份无缝对接。五是协会自治机制。为更高层次推动社会法庭工作发展,在充分调研论证基础上,2013年9月,长葛市成立河南省首家社会法官协会,协会作为一个依法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法人,社会法庭是它的团体会员,社会法官是个人会员,统一颁发会员证,社会法官正式定位为社会志愿者。该协会的成立,让全市全体社会法官找到了组织归属,也让社会法官为群众说事拉理底气更足,腰板更硬。
守好一方天地 让基层矛盾自治化解于无形
社会法庭改革实践中,长葛市法院十分注意挖潜群众的大智慧、“土办法”,积极倡导以协商和解方式化解基层群众纷争,通过抓早抓小,做到防范预警在前、解决问题在前,避免出现大大小小的“堰塞湖”。
长葛市刘麻申社区社会法庭成功调处连环案,涉及15户家庭近20年土地租金问题顺利解决,群众自发出资在村中唱戏以示庆贺。董村镇社会法庭采用“抓阄”法,巧调300块银元析产案,让一起十四年家庭积怨彻底化解,赢得一家老小欢喜不已。后河镇社会法庭开出“偏方”,80岁老母不用打官司终得三个儿子赡养,央视一线栏目予以报道。老城人民法庭与社会法庭联手化解父子风波,2014年4月初,央视“小区大事”节目组实地跟踪拍摄调解全过程。不少群众发自肺腑地赞叹:“社会法庭的土办法真服水土!”
与此同时,为拓展社会法庭工作领域,长葛市法院还紧密结合被最高法院确定为诉讼与非诉讼衔接机制试点法院的大好机遇,将一部分纠纷分流疏导到社会法庭处理,积极拓展“调解链条”,有效加强司法确认,确保了社会法庭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组织有机联动,实现了社会矛盾化解“梯次过滤”。
社会法庭“和谐花”,植根沃土吐芬芳。如今的社会法庭在长葛已经家喻户晓,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长葛市法院将以司法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路线活动为契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社会法庭建设实践中去,努力让社会法庭的改革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