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的这次专题党课,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的规定动作。刚才,我们重点由习仲勋往事说起,以从老一辈革命家血浓于水的亲民情怀中汲取“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智慧和力量这一主题,深入探讨了“习老留给了我们什么”“我们需要什么”“我们该怎么办”等几个重大问题。大家有了直观的学习教育后,我想再利用这次党课的机会,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核心,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努力争做践行“三严三实”好法官这个主题和大家交流、共勉。
一、党性是什么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本质属性,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包括党自身的内在规定性和外在形象性,它是党的性质、地位、宗旨、功能、任务的集中体现,是政党的政治主张、政治活动本性和特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党性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先进性、时代性特征。
在革命战争年代,共产党员的党性集中表现在为革命不怕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集中表现在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抵制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攻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密切联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党性问题就是党员干部的作风问题,是“我是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事实充分说明,领导干部作风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性是作风的内在根据,作风是党性的外在表现,作风和党性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加强领导干部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党的执政能力作风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
说到底,党性是人性的优化、升华与结晶。因为人性,即人类天然具备的基本精神属性,是在一定社会制度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的本性。人的本性,并非只停留在“人之初、性本善”,而是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影响起伏变化。人性、党性两者之间有着交叠相通的内容。两者都要求人们去追求美好的东西,如追求幸福、自由、平等、民主、人道等。人性、党性两者之间有着不同的品质。两者之间不属于同一层面,党性追求的层次更高,而人性则是对普通人,一般好人的要求。人性上承者,并不必然能当优秀党员,而党性优良者,必兼备良好的人性。
二、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什么
焦裕禄,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响亮的名字,触动了我们这个民族最敏感的神经,感动了全中国的人,虽然匆匆四十多年走过,作为百姓心中勤政为民的代表,依然那样深刻、那样坚挺的打动人心。
我们看习近平总书记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时怎么评价:“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暮雪朝霜,毋改英雄意气”“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可以说,一首《念奴娇》词,写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与英雄本色,也道出了无数人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在调研指导兰考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深情感怀焦裕禄事迹对一代共产党人的成长影响,语重心长地勉励党员干部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为各级干部忠实履行职责提供了行动标杆,为弘扬为民务实清廉作风指明了前进方向。
焦裕禄的事迹之所以历经岁月风雨永为人们传颂,他的精神之所以穿越半个世纪仍然历久弥新,就是因为他“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从牛玉儒到杨善洲,无数优秀共产党人正是以焦裕禄为榜样,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不断丰富着党的精神宝库,烛照更多的干部奋然前行。
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什么,就是要学习他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道德情操”,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焦裕禄精神,也是我们新时期党员干部学习的标杆。这与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我们今天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就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强调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的是促进党员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恪守为民情怀,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付诸改革建设的伟大实践,为增进人民福祉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如何才能学习好焦裕禄精神呢?我想就是一个根本方法:深学、细照、笃行。
深学,就是要组织党员、干部一点一滴学习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字一句学习焦裕禄同志的言论,重点把焦裕禄精神学习好、领会透。不能大而化之,粗看都知道,细问不明白,没有触及灵魂。学习要同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从相互融通中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把握改进作风的重点。
细照,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照一照,深入查摆自己在思想境界、素质能力、作风形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差距中增添动力和措施。有时候往往就是这样,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笃行,就是要引导党员、干部向焦裕禄同志看齐,从今天做起,从眼前做起,从小事做起,像焦裕禄同志那样对待群众、对待组织、对待事业、对待同志、对待亲属、对待自己,像焦裕禄同志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
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当以焦裕禄精神为标杆,扪心自问当官是为了什么?能为百姓做些什么?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把焦裕禄精神作为一面镜子,见贤思齐,反复镜鉴,常修为政之德,不移公仆之心,才能提升思想境界、增强素质能力、改善作风形象。
三、如何争做践行“三严三实”好法官?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对干部作风建设提出的“三严”(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三实”(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立意高远,思想深邃,切中时弊,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实现“严”与“实”的辩证转化,将为政之道和行为准则落到实处,必须“严”字当头,确保“严”与“实”的转化。
“三严”是根本,是基础,是出发点。“三严”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最根本的价值观,“三严”不立,“三实”就失去了理论支撑,只有做到“三严”才能为“三实”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严”之当头,“实”处入手,“实”上着力。“三实”是“三严”的具体体现,没有“三实”,做不到“三实”,“三严”就成了空洞的东西。可见,“三严”与“三实”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焦裕禄可以说是“三严三实”的典范,在“三严”方面,焦裕禄严格要求自己,在艰苦的环境中,始终不忘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坚持权为民所用,从来不用权力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利益。在“三实”方面,他紧紧依靠群众,带领群众治理三害,面对困难局面,他从来不搞什么花架子,而是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他拖着带病的身躯兢兢业业,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能做到,我们也能够做到,那种认为“三严三实”标准高、做不到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就我们法院而言,“三严三实”是广大法官正心修身的重要守则,是当好法官的人生基本坐标,是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基本准则和履行审判职责的重要遵循。做到“三严三实”,对于人民法院打造过硬队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法官严以修身是成就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的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对法官的要求都很高,特别强调法官的道德水准和人格品质。因此,新形势下法官严以修身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关键期和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对法官价值观念影响日益加深,给审判工作带来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果修身不足,则党性修养不强、人格修养不够,就难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就难以为党和人民执好司法权,也就难以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因此,严以修身要求法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更需要法官坚定理想信念,旗帜鲜明地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定力,坚决执行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正确处理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的关系,确保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得到统一正确实施。同时,牢固树立司法良知,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保持高尚的法律人格,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忠实履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二)法官严以用权是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责要求。司法权是中央事权。行使好运用好司法权体现了宪法法律的权威,关系到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主要任务的完成。对于广大法官而言,严以用权要求对手中的司法权有敬畏感。司法权来源于人民。敬畏审判权力说明敬畏人民、敬畏法律。这是用好司法权,公正审理案件的关键和基础。作为法官要时刻保持敬畏之心,时刻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树立牢固为民情怀,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在立案、送达、庭审、合议、裁判文书形成和送达等各个诉讼环节都严格遵守诉讼法和办案程序规定,不得以任何理由突破法律底线,杜绝任何超越法律、歪曲法律以及其他违法枉法裁判现象的发生,坚决排除权力、金钱、人情、关系等一切法外因素的干扰,确保按规则、按制度公开公正廉洁行使审判权力,认真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以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三)法官严以律己才能做到清正廉洁,法院也才能风清气正。法官是执法者,是法治建设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做到清正廉洁尤为重要。如果法官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就可能被金钱所惑、美色所诱、名利所累,甚至办关系案、金钱案、人情案,不仅无法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其后果必然是损害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公信力,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因此,法官清正廉洁至关重要。古人说“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法院的风气是领导干部带出来的。因此,法院的领导都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时刻注意廉洁自律,经常反思自己的党性强不强,经常反思自己的作风好不好,经常反思自己的形象正不正,时刻检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干干净净地做人,干干净净地做事,干干净净地做官,做到慎独慎微,清廉司法。只有这样才能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真正起好示范作用。各级法院要继续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确保那些理想信念坚定、拼搏奉献、清正廉洁的优秀干部受到重视,有劲头有奔头。要通过加强绩效管理,严明奖惩,激发全院干警奋发有为、廉洁办案的精神动力。同时,要善于树立和培养先进典型,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和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他们的优秀事迹,让典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推进人民法院事业发展。
(四)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对法院事业提出新要求,对法院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人民法院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全面推进司法改革的各项任务都非常繁重。同时,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法治意识的提高,对法院履行审判职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出新要求,严峻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社会矛盾易发多发给人民法院执法办案带来新压力。人民法官面对困难和挑战,要完成神圣使命,必须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全面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刻了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对法院工作的新要求,遵守司法规律和科学精神,从审判实际出发谋划部署安排工作,说实话、办实事、想实招,把全部心思和才华都用在依法公正行使审判权上,用在法院各项工作上,发扬“钉钉子”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完成既定的审判任务和司法改革目标,才能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盼。
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重在落实,重在实践。要与正在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以“三严三实”的新要求,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法官队伍,为完成职责使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首先,做到“三严三实”,法官必须加强学习提高修养。法官只有自主加强学习,主动接受教育培训,才能不断净化思想,坚定政治信仰,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保持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才能树立为民宗旨,把人民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法律保障;才能善用底线思维,严格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做到自重、自省、自律、自制,任何时候都能做到“不该吃的坚决不吃,不该拿的坚决不拿、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不该交往的朋友坚决不交”,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才能不断提高司法能力和调查研究及理论研究能力,依法公正审理好各类案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因此,要倡导将学习作为法官一种生活习惯,带动法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和价值观,积极开展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动,倡导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的道德风尚。
其次,做到“三严三实”,法院必须健全完善制度。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我们要通过健全完备、稳定、管用的制度体系,推动提升法院管理水平,规范法官行为。在司法审判管理上,要建立健全以保障司法公正为核心的审判质量、效率、流程、层级和绩效控制体系,进一步完善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管理有序、监督留痕的审判权力运行管理制度,改进司法作风、规范审判行为、规范执行行为、规范裁判文书制作、规范错案责任追究、规范减刑假释程序和条件,不为搞特权、谋私利留有余地。在司法队伍管理上,按照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要求,严格对法院干警工作的考核考评,健全纪律执行检查追责机制,健全完善请示报告制度,建立符合审判规律的队伍管理机制。在司法行政管理上,不断完善行政事务、司法统计、文书档案、后勤保障等各项制度,更好地发挥对审判工作的服务和保障功能。同时要通过监督检查、严格追究责任等形式不断提高各项制度的执行力。
其三,做到“三严三实”,打造过硬队伍,必须发挥好人民监督作用。依法接受监督是审判权规范公正运行的重要保证,是解决司法不公、司法腐败问题的重要途径。人民法官要正确认识自觉接受监督的重要意义,逐步将外在的监督行为变为自觉接受监督的行动,从而习惯于在监督之下行使审判权。在自觉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民群众无处不在的强大监督力量。要健全全方位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机制,建立信件、网络等群众意见收集处理反馈制度和群众评议制度,努力实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要为人民群众监督提供便利,推进公开司法、阳光审判,加快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建设。要创新和完善各种监督渠道,在运用传统的举报信箱、热线电话等形式的同时,充分运用短信、网站、微博等监督形式,全时段监督法官行为,促使法官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审判工作业绩。
同志们,古人叔向向晏子请教:“什么样的想法才是高明的?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宽厚的?”晏子回答他说:“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没有比爱护百姓更高明的想法,没有比让百姓快乐更宽厚的作法。”这里面蕴含深刻哲理。
让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贯彻群众路线没有休止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的谆谆教诲,时刻明白党性是什么,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扬钉钉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断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人人争做践行“三严三实”好法官,在司法实践、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人生的应有价值。
最后,向大家推荐两篇文章,一篇是习近平所作的《忆大山》,一篇是纪实文学《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希望大家认真拜读。
(此文系根据长葛市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明俊在2014年4月25日长葛法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党课上的辅导材料之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