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从事民事审判的审判员,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二十年,一直感觉驾驭庭审能力很强。但那是两年以前的事情了。
两年前,因为人员调整我服从命令离开了民事审判岗位,也因此离开了心爱的审判台,每次翻看我所裁判的案件的法律文书,性格外向、不大注意细节的我的脑海中都会闪现当初承办每一个案件的情景,而坐在审判台上那种威严却再也不曾体验到。
在执行局工作了几年,我已经习惯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来访人、上访人,微笑着接待、尽快的处理来信来访就是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繁杂而琐碎,也有很多的无奈,加上大量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我与审判台已经疏远。
最近,因为审判人员严重不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又承办了案件。第一个案件是一个申请再审的案件,原、被告双方的争议之大在一审判决后提供的大量证据里已经看出来。我进行了认真的庭前准备,写出了详细的阅卷报告,罗列了庭审提纲,确定了开庭审理时间,重返审判台的准备工作基本准备就绪。
庭前工作好准备,而我的心理似乎并没有准备好,毕竟也有几年不主审案件,坐在审判台的感觉已经很遥远,我担心因为我的能力影响了案件的处理,也担心我驾驭庭审的能力不够强而影响了庭审质量,从而影响了法院的形象。
端坐在审判台上,我的情绪马上发生了变化,在宣布现在开庭的刹那间,我的整个思维都被调动起来,随着案件的调查和原、被告举证、质证、时而激烈,时而和缓,针对双方的诉辩发言,对于可以认定的证据当庭予以确认,案件脉络清晰起来,而整个庭审井然有序。
两个多小时的庭审转眼之间就过去了。法槌敲响的时候从双方当事人的态度上、我自己的感觉上我知道这次庭审是成功的。庭后我征求了两位审判员和书记员的意见,从庭审程序、从法言法语的运用、从驾驭庭审以及庭审节奏上都得到中肯的建议。重返审判台又给了我自信。
作为一名审判员,我们每天要面对大量的审判工作,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截面,尽管我离开审判台有几年了,但十年的审判工作所给予我的是我终身难忘的。不仅要有良好的素质,还要有一颗秉公执法的心。接待来信来访、审判流程管理、审理案件、送达传唤、押解,每一个角色都是我们法治建设这个大厦的一枚普通的一个锣丝钉,尽管小,尽管不出奇,但哪里都出不得差错。我相信,如果我们都做好这枚锣丝钉,那么这座大厦一定会傲然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