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风采 -> 办案札记

雨中的执行

执行法官随笔

  发布时间:2014-06-04 18:22:39


 

20137月3日,雨没完没了地下了快3天了,还是没有晴的迹象。唉!没办法,谁让咱是搞执行的呢!不管什么天都得出去,这不,昨天刚来申请向五个子女要赡养费的老赵头,一大早就由老伴搀着顶着雨来到我的办公室。老伴指着老头对我说:“法官呀,你昨天说先给那几个不孝的孩子送什么执行书,可老头子昨晚又犯老病了,最好现在就给俺要两个钱吧,好给老头子打针呀!”“行,你老俩口回家等着,我们今天一定给你们执行回点钱。”看着被雨淋湿衣服的老俩口,我爽快地答应了。送走老俩口,我急忙喝了口水,拿上雨伞快步向院里走去。

    推开办公室的门,我庭的三个同志都到了,我说老赵头犯病了,急需用钱,咱们只好在送达执行通知书时做做他子女的工作了。其中一个同志说:“老赵头的五个子女都不在一个地方住,特别是他大儿子,住在最难走的一个村,雨下这么大路可是不好走啊。”

    到达村子,我们打着伞挽着裤角,先奔老赵头大儿子家的方向走去。回想自己刚来执行庭时,经过一个月的实际操作后发现,执行工作是当前各级法院最难干的一项工作,它不但要求执行员要了解和掌握各部门的法律知识,而且自身的综合素质也要强,包括身体素质。工作中既要有法官的公正和严肃,也要有公安干警的机智和灵活,除此之外有时还缺少不了街道居民委员会的工作方法。记得我初到执行庭的头两年,正赶上全国法院系统开展清理积案和执行年活动,执行庭的同志没日没夜的,楞是靠着两条腿清理了几百起的积压案件,不但受到了上级的通报表扬,还得到了广大当事人的称赞。

    当我们经过一番艰难跋涉来到老赵头大儿子家时,他起初坚持不在送达证上签字,并说这一家子人只靠他每月300多元的退休工资维持生活,况且还有两个念书的学生。一个同志有些急了,说:“当儿女的赡养老人本来就是应尽的义务,何况法院都已判决了,怎么能这个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呢”。我扫视了一下屋里,看得出他家生活不富裕,于是我说:“看来你家确实挺困难,按规定我们今天只给你送达执行通知书,但是你父亲昨天又犯病了,你们做儿女的总得先拿点儿钱让他治疗一下吧。”我的话音刚落,他就气不打一处来地向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起了老赵头早些年就只喝酒,不但不管他们这些孩子,还经常打他母亲,导致兄妹几个书都没念完,连结婚都是他这个当老大的和他母亲给操办的。现在倒好,一个个要文化没文化,有的连工作都没了,哪有钱给他呀。听到这儿,我们相互看了一眼,凭经验,类似这样的案件,就是对五个被执行人都采取了强制措施,也是无济于事,当务之急是先得要俩个钱给老赵头看病。想到这,我们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足足讲了近三个小时的大道理,赵老大的思想终于打通了,他不但把自己家现有二百元钱拿出来,还去邻居家借了一百元。

    “前面有家小吃店,咱们先去垫一下吧”,同行的同志提醒着我说。我看了看表已经中午12点多了,便对他说:“走,去吃饭,今天我请客。”他说:“算了吧,你的工资才比我们多几块啊。”“别小看几块钱,一年还比你俩多100元哪!”我笑着说。小店的凉皮确实不错,我们仨都吃个饱。按小店老板指的方向,我们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赵老二家走去。

    天渐渐黑了,可雨还是下个不停。从赵老三家出来时,已是傍晚7点了,我们将三个儿子给的700元钱送到老赵头家。

    出了老赵头家的门,我笑着对同事说:“今天咱可是满载而归呀,不但鞋里有泥,连后背也背着泥点子呢。”同事也不示弱地回了我一句,“你也一样,回去刮一刮,准能向夫人交上半斤泥。”

责任编辑:李洋    

文章出处:长葛市人民法院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