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官风采 -> 先进人物

情满珠江——记“时代先锋”黄学军(上)

全国优秀法官先进事迹

  发布时间:2014-05-27 11:33:49


 

在珠江三角洲这块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地带,有一个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及其支流贯穿全境,兼具千年古城遗韵和现代都市魅力的宝地——佛山。

   佛山法院的法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为这片开放、包容、创新、和谐为特征的沃土的发展提供着优质高效的司法保障,他们的优秀代表、被中宣部树为全国重大典型的“全国模范法官”黄学军就是这样一位“时代先锋”。

   “时代先锋”黄学军以其忠诚的爱民情怀、精湛的审判艺术和高度的人格魅力,赢得广大当事人的爱戴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法官黄学军与当事人和社会互动的真情如珠江一样奔流不息,让我们通过几朵浪花感受一下。

                        (一)

   “年三十晚上,别人在家里团团圆圆欢欢喜喜,我跟丈夫在工棚里冷冷清清,一个凳子当桌子,上面只有两碗菜。听着外面的鞭炮声,看着自己残废的手,想想家里的孩子,想想将来的日子,我的眼泪就滚下来了。”江西农民刘小妹举着伤残的左手,回忆起打赢官司前的惨状,满眼泪花。

   2004年,只有小学文化的刘小妹,离开家里的两个孩子,跟丈夫一起到佛山打工。第一次领到800块工资,她高兴得一夜没睡。谁知两个月后,祸从天降。那年923日下午,在工作中,她的左手突然被滚压机卷了进去,整个巴掌只剩下一点皮连着,在医院整整住了两个月零四天,后来鉴定为六级伤残。接着,她被老板辞退了,除了住院治疗费以外,没有拿到一分钱。

   “我才40岁,就什么也干不了了,上有老下有小,日子怎么过呢?在工友们的指点下,我决心跟老板讨一个公道!从工伤认定到鉴定劳动能力,从申请劳动仲裁到上法院打官司,老板每一步都躲,每一步都拖。好不容易熬了一年零八个月,仲裁委员会让厂方赔偿我59228块钱,老板却向法院起诉。一审判决要他赔,他又到佛山中级人民法院上诉。”

   “听到老板上诉,我气坏了。两年来,为了要这些钱,我天天在外面跑。丈夫每月的几百块钱,要吃要住要养家,孩子要读书,还要跑来跑去打官司,身上常常没有一分钱,天天含着眼泪过日子。有时候,真想一头撞死在马路上算了。到年底,别人打工挣了钱,都回家过年,可是我连回家的路费都没有。”

   刘小妹描述着当时的情形,变得更加激动。

   200696,刘小妹的官司二审开庭。厂方又提出了新的理由,说最近经营困难,说她恢复了部分劳动能力,还说造成工伤她也有责任。她又气又急,在法庭上哭起来。黄学军一边叫她不要哭,一边反复对厂方说,工伤事故损害,无论用人单位有没有过错,依法都应该赔偿。刘小妹已经残疾了,这五六万元钱,是她以后生活的依靠。工厂即使有困难,也不能再三推托!由于反复调解不成,法庭作出判决。走出法院,律师对她说,从庭审情况看,官司有希望,估计一两个月就会有结果,耐心等等。

   刘小妹告诉记者:“没想到第三天上午,我就拿到了判决书。更没想到两个月后,我真的拿到了全部赔偿款。当天晚上,我在工棚里又哭了。这是多么好的法官!我跟丈夫商量:做个锦旗送给她!”刘小妹住处离佛山中院有40多里地,但为了节省钱她只能骑车去。由于手有伤,扶不住车把,骑出不远就摔了一跤。丈夫扶起她,劝她不要去,他送过去算了。她说:“不行!这么好的法官,不当面说声谢谢,我这心里过意不去。别人也会笑话我们有恩不报!”

                          (二)

   “为了表达对黄法官的感谢,我来过法院几次,但她都因公外出。这次听说黄法官要接受记者采访,我就又赶了过来,要当面感谢她。”70多岁的何老伯指着带来的一袋苹果对记者说。他满口佛山方言,因为激动说得又快。记者听不懂,靠着当地人的翻译记者才明白了他的意思。

   何老伯离婚后一直单身,性格孤僻,因赡养问题与3个子女对簿公堂。一审法院判决3子女每月支付他赡养费500元,他不服,还是上诉了。那天开庭时,他反复唠叨子女如何不孝,还不停对几个子女指指点点,说了一些与案情无关的牢骚话,因为激动手一直颤抖。尽管如此,黄学军并没有敲响法槌加以制止,而是一直态度平和、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只有在听到难以入耳的脏话时,才提醒一下老人。庭审持续了1个多小时。当双方都表示没有新的陈述后,黄学军分别与双方进行交流。走廊上,黄学军问子女们的调解意见时,这些被老人责骂怕了的子女们无奈地摇着头:“他脾气很倔,经常无缘无故骂我们,他不会同意调解的……”可是,当黄学军问老伯时,出乎子女们意料,老伯说:“法官,我听你的。”

    一刻钟后,双方当场达成调解,赡养费降到了每月400元。最为有趣的是签完调解协议,儿子又关切地把老人拉了过去,拉起了家常。

   对这件案子,黄学军是这样回忆的:“通常,我应当敲响法槌制止。然而,那天我却没有那么做。我知道,老伯不容易,他无非是要在法庭上发一发怨气,诉一诉委屈。庭审持续了1个多小时。这时,老伯的情绪也稳定了许多,双方都表示没有新的陈述后。我开始分别与双方进行交流,听取他们各自的意见。我的耐心与理解,赢得了他们对我的尊重与信任。当我询问是否同意调解时,老伯重重地点点头说:‘法官,我听你的。’双方当场达成调解。曾经反目的父子,重归于好。”

                       (三)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由于村镇经济发达,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象十分普遍。2002年,佛山市某村140户农民与某食品集团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约定:从2003年起,由该集团承包农民土地200亩建养鸡场,每年每亩承包费200元,承包期为30年,在承包期内,由承包方代农民缴纳土地农业税。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出台了免交农业税的政策。新政策出台后,双方对于免税优惠应当由谁来享有产生了争议,农民把承包方告上了法院。

   一接到案件,黄学军就驱车80多公里到该村调查。原来,承包合同是由前任村委会主任代表农民签订的,由于缺乏长远眼光,又缺少法律知识,这份一签30年的合同,并没有约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承包费的条款。而当地土地承包费,现在一般都已涨到每亩400元。黄学军又先后三次找到承包方,详细解释了国家出台免交农业税政策的社会背景和目的,耐心地启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在耐心讲解有关法律规定的同事,她告诉企业老板:“作为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必须按照国家政策适时调整自己的经营思想和行为,做到平等互利,双方共赢,这样才能持久发展。”鉴于当事人双方关系还比较融洽,农民提出适当增加承包费是合理的诉求,她劝承包方拿出合作的诚意,本着公平合理的原则把问题解决好。

   最终,黄学军有理有据的劝说有了成效。在她的主持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140户农民喜笑颜开,奔走相告:“我们终于享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惠农政策!”

                         (四)

   2006年初,妻子潘某因怀疑丈夫张某有外遇,并有吸毒、赌博等恶习,不堪忍受,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原、被告双方对离婚并无异议,但对尚未满周岁儿子的抚养权却争执不下。双方均坚持要求取得儿子的抚养权。一审法院判令儿子由女方抚养至两周岁,儿子满两周岁后,由男方和女方轮流抚养。一审判决后,潘某不服,向佛山中院提出上诉。

   二审案件由黄学军承办。开庭当日下午,长长的走道里一直回荡着小孩母亲和外婆的哭声。女方说由于男方吸毒,自己从知道怀孕的那天起就一直担心胎儿是畸形,说到伤心处泣不成声;男方就一句话:“我家几代单传,给她多少钱都行,我就要儿子!”两个小时就在激烈的争吵声、哭闹声中过去了。

   黄学军一边耐心地倾听,一边劝解双方,说:“我理解你们争吵都是为了孩子,但你们不要只想自己,应该多想想谁抚养孩子对他更有利。”她的话敲醒了双方,两人开始争着说自己更具有抚养权的条件,黄学军又启发他们说:“孩子这么可爱,今后却要面临破碎的家庭。如果你们分手的结局已经不可挽回,应尽量让孩子感觉到爸爸爱他,妈妈也爱他。”

   下午五点多,双方终于达成调解协议,孩子归女方抚养,男方可以无条件地前去探望。离开法庭前,两人一起走到黄学军的面前说:“黄法官,你放心吧,我们以后有空还要一起带孩子出去玩呢。”

   一位当事人谈到黄学军时告诉记者:“我跟黄法官见面不多,但黄法官给我的印象却非常深,这并不仅仅因为我赢了官司。真心真意为老百姓说话的人,老百姓一定会说他的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人,老百姓一定会念他的情。作为当事人,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黄法官。作为农民,作为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我也想说一声:愿所有的法官,还有所有的官,都像黄法官那样,做个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好官!我衷心地感谢共产党、感谢法院,培养了黄学军这样的好法官!”

责任编辑:李洋    

文章出处:人民法院网    


关闭窗口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